2月27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開“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公布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榜上有名,這也是唯一一個地學類獲獎項目。該項目也是中國地質學會2018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的獲獎項目。
該項目主要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Robin Dennell領導的團隊在陜西藍田上陳遺址運用中國黃土連續序列的“地圈”優勢尋找“生物圈”古人類活動的連續蹤跡,研究古氣候古環境演化對古人類生存環境的制約及其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這一年齡比當前國際上普遍公認的德瑪尼西遺址的185萬年還要老27萬年,將藍田地區的古人類活動推前了將近100萬年,這將促使科學家們重新審視人類起源、遷徙、擴散和路徑等重大科學問題。
科技部“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獲獎項目分別為
?基于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
?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揭示抑郁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機制
?研制出用于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
?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
?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
?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
?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
?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